南美和非洲同是大部分位于热带,咋就一个干

以热带为主的大陆

南美洲和非洲都是以热带为主的大陆,赤道均横穿大陆的中部或横穿大陆的主体部分,在全球看,非洲、南美洲、大洋洲都是以热带气候为主体的大陆,非洲最为显著,南美洲也较为明显。而南极洲则是以寒带为主的大陆,亚洲、北美洲兼具寒温热带气候特点,总体而言,亚洲、北美洲和欧洲是以温带气候为主体的大陆。

非洲和南美洲位于大西洋东西两岸靠南的位置,大部分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的气候是沿赤道对称分布的特点,而南美洲则处在更靠南的位置,两个大陆形状和面积都相差不多,但为什么一个干燥,分布着世界上最广袤沙漠,一个湿润,有着世办上最丰富的热带雨林呢?

纬度位置和亚洲大陆的影响

尽管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形状很像,都类似于人的“脚”形,都位于低纬度地区,都以热带气候为主,都是热带气候为主,但非洲是北回归线所在的区域横穿了大陆的主体部分,而南美洲则是赤道所在的区域横穿了大陆的主体部分,我们知道,但凡回归线横穿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往往会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所控制,很难有成云致雨的条件,同样赤道横穿的区域终年是上升气流,盛行对流天气,降水往往特别丰富。我们说,即使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所控制,大陆的东岸由于洋流和海陆位置关系也容易形成降水,但如果你将北非放在亚非大陆的这个一体性大陆来考量,你就会发现,北部非洲其实位于亚非大陆这个整体的西部,那么,在亚非大陆横穿非回归线的区域,东亚、南亚降水丰富、季风气候明显,这既有明显的海陆热力差所导致的季风气候的原因,也有洋流中暖流显著影响的原因,还有地形的因素,这也使得南亚靠近喜马拉雅南坡地区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而西亚和北非因长年受副热带高所压带所控制,深居亚非大陆的内部,且西岸的洋流主要是寒流,使得这里终年高温且无法形成降水条件,因而广泛分布着沙漠景观,分布着的面积达92万平方千米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区域。

南美洲大陆则是热带雨林气候占居了大陆的主体,且热带雨林所在的区域三面环海(太平洋、大西洋、加勒比海)为热带对流气候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在赤道地区南北纬10度的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全球最高的,一年内两次直射,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赤道附近形成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这里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可达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拥有全球面积最广的热带雨林面积,被称作地球之肺。

地形影响

非洲是高原占比最的大陆,被称作高原大陆。除了拥有世界最大的沙漠以外,由于地形的影响,在赤道地区的东部非洲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因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东非高原气温较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所以东非高原空气对流不显著,不会形成大量的对流雨,也就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是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相对于热带雨林气候来说就显得非常干燥,这进一步增强了非洲大陆干燥的特性。在非洲是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加之热带地区终年气温较高,沙漠地区很少降水,热带草原地区干季特征鲜明,地形海拔上又使得热带雨林气候仅保留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地区,加之北印度洋洋流受到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制约,这样的地形气候洋流特征决定了其比南美大陆气候干燥得多。

南美洲热带雨林区在世界同类型地区中,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这是由于亚马逊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是赤道横穿其间,地形结构上北有圭亚那高原,南有巴西高原、西有安第斯山脉,呈围椅状东低西高的地势,敞开着怀抱接纳由东北东南信风和南北赤道暖流带来的丰沛的暖湿气流。使它具有特别有利于热带雨林气候类型发育的气候条件。而在南美大陆西岸,纵贯南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使得大陆西部南回归线附近由寒流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所形成的热带沙漠气候仅保留在大陆的西岸地区,无法深入到大陆的内部。

非洲是高原地形和其处于亚非大陆的西部更有利于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非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也因高原地形和北印度洋洋流受限而减弱为有明显干季的热带草原气候;而南美洲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既阻止了西部的寒流,又促使了安第斯山脉东侧地形雨的形成,呈围椅状东低西高的亚马逊平原地形有利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向内陆深入和辐合上升,形成充沛的降水。

此外,非洲较为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又可以形成反作用制造更多干燥的气候环境,同理,南美洲较为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也会反作用影响整个大陆的气候环境,加之河流的影响,使那里的热带草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变得带有湿润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7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